棕竹别名观音竹,筋头竹
中国园林百科更新时间:2022-01-09 21:15:10>点击数:

树木简介:
棕竹,(学名:Rhapis excelsa (Thunb.) Henry ex Rehd.)又称观音竹、筋头竹、棕榈竹、矮棕竹,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。有叶节,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。丛生灌木,高2-3m,茎干直立圆柱形,有节,直径1.5-3cm,茎纤细如手指,不分枝,有叶节,上部被叶鞘,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。形态特征:
丛生灌木,高2-3m,茎干直立圆柱形,有节,直径1.5-3cm,茎纤细如手指,不分枝,有叶节,上部被叶鞘,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。
叶集生茎顶,掌状深裂,裂片4-10片,不均等,具2-5条肋脉,在基部(即叶柄顶端)1-4cm处连合,长20-32cm或更长,宽1.5-5cm,宽线形或线状椭圆形,先端宽,截状而具多对稍深裂的小裂片,边缘及肋脉上具稍锐利的锯齿,横小脉多而明显;叶柄细长,约8-20cm,两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,边缘微粗糙,宽约4mm,顶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圆形或钝三角形,被毛生长环境:
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,不耐积水,极耐阴,畏烈日,稍耐寒可耐0℃左右低温。夏季炎热光照强时,应适当遮荫。适宜温度10-30℃,气温高于34℃时,叶片常会焦边,生长停滞,越冬温度不低于5℃,但可耐0℃左右低温,最忌寒风霜雪、在一般居室可安全越冬。株形小,生长缓慢,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。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,不耐瘠薄和盐碱,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。分布范围:
主要分布于东南亚,中国南部至西南部,日本亦有分布。它常繁殖生长在山坡、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。品种介绍:
多裂棕竹
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。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
常绿丛生灌木。茎丛生,株高1-3米,被叶鞘细纤维所包裹。叶扇形,掌状深裂,裂片25-31枚,狭线形,劲直伸展,边缘有小齿,两侧及中间一片最宽,叶柄边缘稍锐利,有淡黄色密绒毛。果椭圆形,花期3-4月。
矮棕竹
产中国南部至西南部。各地常见栽培。树形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观赏。
植株挺拔,叶半圆形,裂片狭长软垂。
细棕竹
产广东西部,海南及广西南部。树形矮小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
粗棕竹
产广西西南部。可作庭园观赏。须根可接骨。
丝状多裂棕竹
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。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
常绿丛生灌木。茎丛生,株高1-3米,被叶鞘细纤维所包裹。叶扇形,掌状深裂,裂片25-31枚,狭线形,劲直伸展,边缘有小齿,两侧及中间一片最宽,叶柄边缘稍锐利,有淡黄色密绒毛。果椭圆形,花期3-4月。
矮棕竹
产中国南部至西南部。各地常见栽培。树形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观赏。植株挺拔,叶半圆形,裂片狭长软垂。
细棕竹
产广东西部,海南及广西南部。树形矮小优美,可作庭园绿化材料。
粗棕竹
产广西西南部。可作庭园观赏。须根可接骨。
丝状棕竹
产广西南部十万大山。
叶扇形,叶柄(只见片段)两面凸起,边缘锐利,顶端的小戟突圆形,无毛。叶鞘未见。雄花序(片段)长21厘米,被淡黄色小鳞秕;佛焰苞未见。花序分枝多,纤细如丝状。雄花较小,稀疏,上部的稍密集,细小;花冠管实心,花冠裂片宽卵形,顶端勺状;雄蕊6,2轮,花药卵形;退化雌蕊极小。雌花及果实未见。花期10月。




相关推荐:
- [常绿灌木]棕竹别名观音竹,筋头竹
- [常绿灌木]八角金盘
- [常绿灌木]鹅掌柴别名鸭掌木、鹅掌木、大叶伞、鸭
- [常绿灌木]凤尾兰,别名菠萝花、厚叶丝兰、凤尾兰、
- [常绿灌木]南天竹、红杷子,天烛子,红枸子,钻石黄,天竹
- [常绿灌木]洒金珊瑚别名花叶青木
- [常绿灌木]双色茉莉、鸳鸯茉莉、五色茉莉、番茉莉
- [常绿灌木]瓜子黄杨别名黄杨木、瓜子黄杨、锦熟黄
- [常绿灌木]雀舌黄杨、匙叶黄杨
- [常绿灌木]大叶黄杨
最新文章
- 2023-04-25 紫竹
- 2023-04-25 金镶玉竹
- 2023-04-25 黄金竹
- 2023-04-08 贴梗海棠别名木瓜、楙、皱皮木瓜
- 2023-04-08 春鹃别名映山红、满山红、山踯躅、红踯
- 2023-04-08 白玉兰/紫玉兰/二乔玉兰
- 2023-04-08 紫叶李
- 2022-12-18 箭竹
- 2022-12-18 佛肚竹(罗汉竹)
- 2022-12-18 毛竹